“一个人的一生,要尽力为党的事业作出奉献,尽力为人民做些好事”。这是全国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毛集镇党委书记兼镇长朱咸来的座右铭。几年来,他和党委一班人,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抓班子,建堡垒,抓队伍,打基础,抓制度,正言行,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淮河岸边小乡镇,建设成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使毛集镇这个不沿江、不沿海、不靠近大中城市,基础差、底子薄的农村乡镇有了较大发展。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朱咸来抓纲带目,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查找行政村班子存在的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18个行政村班子全部进行了调整、充实,先后改选了村支部书记5名,村委会主任6名,在此基础上,各行政村普遍建立了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奔小康工作规划等为主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规划,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规划,同时部署,同步检查,同时评比,使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提高。
打铁先得自身硬。朱咸来始终将镇党委一班人自身建设挂在心上。他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办事,注重发挥一班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提高党委一班人的整体素质,党委制定了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半小时的早会制度,除学习材料、传达文件外,还汇报布置当天的工作。对学习,朱咸来从来不含糊,他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场,有时工作忙,到了晚上也要设法补上学习课。朱咸来还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是个“三不陪”(即不陪烟、不陪酒、不陪客)干部。不管是上面哪一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全部实行对口接待,并规定按标准就餐。
为使全镇党员都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朱咸来除了抓住每年党员冬训和民主评议的机会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抽调人员组成党员教育工作小组,对全镇农民党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教育。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全镇举办各种培训班近200期,参训党员1300多名,现在全镇已有86%的党员掌握一门至二门致富技术,有50多名党员获得农技员或农技师职称,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了解朱咸来的人都说,老朱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大,敢干,心细,不甘居人后。1993年,毛集撤乡建镇,朱咸来全票当选为镇长。上任伊始,就设想到国家科委等十几个部委请专家到毛集考察,请求设立“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专家们次年4月对毛集镇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被毛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在朱咸来的带领下,经过奔波操劳,1994年7月,“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终于在毛集镇正式挂牌。经过艰苦努力,同年12月,被批准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接着又于1995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集国家三项改革试点为一体的单位,在全国唯有毛集镇一家。毛集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始了乘势而上的新步伐。镇里先后投资2000万元,新建风格迥异的“井”字街道6条。镇中心有10个专业市场,近万人参与经营,年交易额近亿元。同时扩建镇中心卫生院、幼儿园、敬老院等,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全镇80%的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砂石路,1200门电话已经开通,90%以上的农户是砖瓦结构住房。
朱咸来这样说,只抓“钱”富口袋不行,还要抓教育富脑袋。自1993年以来,镇里从不拖欠教师一分钱工资。先后共投入600多万元,新建扩建毛集一中、职业高中、2所普中、15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农民文化学校和1所党校,并且与广东省乐高企业集团、安徽省科委共建乐高培训中心,形成普教、职教、成教协调互补的教育结构。